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近年来我国锂消费保持了快速地增长态势,相关产业处于加速上升的前期,面临着参与锂电产业链国际竞争的重大战略机遇。为此,推动锂电池产业链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对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平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锂电池的火热前面已经赘述完毕,那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锂电池到底是什么吧。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这是根据锂存在的形态来定义的,锂金属电池是用金属锂做电极,而锂离子电池则是以离子形态存在于电极。
锂电池在传统领域主要使用在于数码产品,在新兴领域大多数都用在动力电池、储能领域。
锂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锂电设备,包括锂、镍、钴资源的加工以及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铝塑膜等材料;
产业链中游为锂电池制造,将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加工后形成锂电芯,锂电芯进行模组装配及PACK形成了锂电池包;
下游是锂电池应用,主要有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电动工具等领域,最后对锂电池进行回收利用。
在锂电池制造产业链中,电池包的制造核心部分就是电芯,电芯封装后再集成线束和PVC膜构成电池模组,再加入线束连接器、BMS电路板构成动力电池成品。其中,锂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是作为带动锂离子流动的载体,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也就是其充放电的过程,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而电解液正是锂离子流动的介质。而隔膜的最大的作用是把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除此以外还有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
锂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加工,最重要的包含钴、锰、镍、锂、石墨材料、碳材料等。据了解,钴酸锂自从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一直作为正极材料的主流被应用。因其工作电压较低,进而导致钴酸锂主要运用在小电池,如手机、电脑电池等。磷酸铁锂具有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常温循环性能优异等特点,是最近几年国内普遍选择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锂矿具有高度垄断的特征,锂资源市场的有效供给其实是集中在三家外国公司和我同的两家公司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手中,前六家企业占比高达84%,短期内锂资源有效产能仍然来自这几家企业,国内是以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为龙头。
世界钴资源整体来说较丰富,集中度高,主要分布于刚果和澳大利亚,分别达到49%和16.8%。我国洛阳钼业在该领域是龙头,不过它的业务结构里,铜钴只占一半,所以它的弹性不是很大。市场上比较热门是提华友钴业,华友钴业主要做钴盐(不是钴金属),在该领域是世界第一。
镍矿的分布不像锂和钴那么集中,全球储量也比较丰富。镍在锂电池中的成本占比不高,国内与镍直接相关的上市公司不多,相关的概念公司有盛屯矿业、兴业矿业等。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功能材料,也是锂电池中成本最高的部分,约占40%。所以,锂电池往往以正极材料来命名。常见的正极材料有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
当前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元材料与磷酸铁锂是最主要的两种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前者成本高但航时长,后者续航略差但成本低且安全性高。正极材料领域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日韩企业,它们都是以三元材料为主,磷酸铁锂基本上被中国垄断。
三元材料由不同比例的镍、钴、锰(铝)元素组成,由于钴是一种资源相对匮乏、供应链脆弱,且市场行情报价高昂的金属,三元材料正在慢慢地向高镍化甚至无钴化发展。
目前磷酸铁锂(LFP)的市场占有率是一直上升的,这可能跟比亚迪大卖有关系,比亚迪用的就是磷酸铁锂电池。随国家补贴退坡,电池原材料涨价,磷酸铁锂的性价比优势凸显,迅速抢占市场。
锂电池负极材料由活性物质、粘结剂和添加剂制成糊状胶合剂后,涂抹在铜箔两侧,经过干燥、滚压制得。作用是储存和释放能量,主要影响锂电池的循环性能等指标。
碳系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以及中间相碳位球)与其它碳系(硬碳、软碳和石墨烯)两条路线;
人造石墨由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冶金焦等焦炭材料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得到,部分产品也经过表面改性,其与天然石墨有许多相似的优点。负极材料虽然材料的制作方式品种繁多,但是最终占了大头的主流仍然是人造石墨。
由于当前石墨负极材料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已经接近理论上限(372mAh/g),提升空间存在限制,而硅基负极材料理论能够达到4200mAh/g,是市场公认的下一代负极。
一代的负极材料中,硅基负极是热门候选者。不过与石墨负极相比,硅碳负极除了加工技术仍不成熟外,较高的成本也是障碍。
当前的硅碳负极材料市场行情报价超过15万元/吨,是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两倍。
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关键内层组件,也是最晚实现国产化的环节,在动力电池中成本占比约为10%-20%。
市场上通用的隔膜材料为聚烯烃隔膜材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目前市场化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主要有PE单层、PE多层、PP单层和PP-PE-PP三层。
根据工艺上的区别,锂电池隔膜大致上可以分为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两种。干法隔膜多用于磷酸铁锂电池,湿法隔膜多用于三元电池。
其中,电解质是电解液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原料,占约40%,六氟磷酸锂是当前市场应用最广泛的锂电池电解质,由于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电化学稳定性、与正负极材料匹配度高等特点,被称为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锂电池电解质。
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是制造电池,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使用上游电池材料企业供应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及其他辅料,生产出不一样的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电池。
目前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大致上可以分为磷酸铁锂(LFP)与三元正极(NCM、NCA)两大类。
三元材料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但由于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结构不稳定,易发生相转变,因此其循环性能比磷酸铁锂差;
三元锂电池:材料的耐热性较差,因此三元电池安全风险隐患高于磷酸铁锂,国内外关于电动汽车燃烧、爆炸的事故报道中,三元电池所引发的安全事故量明显高于磷酸铁锂电池。
下游主要是锂电池的各种应用场景,比如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子消费,锂电池回收等。储能之前已经有详细讲解过,那么这里就着重讲一下锂电池回收方面。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势必成为最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预测,考虑到未来退役电池量指数级的增长,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在潜力无限的蓝海市场面前,电池回收领域参与者慢慢的变多,主导企业可分为两类:第三方的资源回收企业,以及整车、材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链2022年实现盈利收入8730.06亿元,同比增长112.95%;产业链2022年营收保持快速地增长,增幅几乎与上年持平。产业链2023Q1实现盈利收入2119.44亿元,同比增长36.68%。行业2023Q1营收较快增长,整体业绩仅实现小幅增长。
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不断的提高先进产品给能力,总体保持迅速增加态势。具体表现在如下的四方面:
一是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及研究机构测算,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
二是行业应用加速拓展,助推双碳进程加快。2022年全国锂电出口总额3426.5亿元,同比增长86.7%。
三是技术进步加快步伐,先进产品层出不穷。电芯朝着高效系统集成,超大容量发展,先进电池产品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超过250Wh/kg。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产品结合,智能液冷技术增强热管理上的水准,降低系统安全隐患。
四是行业投资热情高涨,全链加强协同合作。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仅电芯环节规划项目40余个,规划总产能超1.2TWh,规划投资4300亿元。上游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锂电二阶材料价格反复冲高回落,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微粉级)2022年均价分别达48.1万元/吨、46.4万元/吨。
2023年2月23日,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作情况》。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是上一年行业总产值6000亿元的约两倍。
从2015年到2022年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模实现逐年攀升。虽然个别年份出现增长波动,但整体看来,中国锂电池行业的增长仍然非常迅速,正迈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
锂电技术是未来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不仅仅具备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安全可靠等优点,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也是未来的主流能源之一。分析来看,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三种发展态势:
总之,2023年锂电池行业将继续保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势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合作将更加紧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将不断的提高。未来,锂电池行业有望成为全世界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永远的小平(62) 提到的百年大计是什么?老同志要让,要认真地选接班人,否则搞“四化”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