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27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近年来我国多地产生严峻雾霾气候,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巨恶。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损害怎么,现在尚无结论。近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要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研讨证明: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损害更大,且粒径越小,损害越大。
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公共卫生领域威望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论文榜首作者孟夏介绍,课题组在我国某城市测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剖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危险的联系。成果显现,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损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危险的联系最明显,而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险没有明显相关。
课题组估测,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或许吸附更多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进入人体;也有必定的或许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鄙人呼吸道的沉降方法有关,粒径小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分散方法堆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碰击方法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