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4宁德国际新能源产业及储能装备博览会开幕,在展会入口,全省首艘沿海电动绿色交通小船“蓝豚”引人注目,“蓝豚”大多数都用在沿海乡镇之间公务出行,是我市推广电动船舶新应用场景,打造全省电动船舶重要生产基地又一举措。
2023年,我省电动船舶全产业链规模达20亿元,2024年将超50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100亿元。我市在产业规模和技术力量上,都在全省前列。这得益于产业基础好和政策服务优。
我市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历史悠远长久,福安市有福建省四大中小型船舶建造基地和中国中小型船舶交易中心之称。近年来,依托全球最大锂电新能源生产基地这一区位优势,我市积极发力电动船舶新赛道,抢抓省级电动船舶试点单位的政策先机,以打造国内领先的电动船舶研发制造应用基地为总体目标,以新能源船舶市场开拓需求为导向,加快船舶产业电推化转型。
电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是科学技术创新。福安市工信局局长谢华说:“我们围绕新能源海上装备全产业链发展,以打造电动船舶总装‘超级工厂’为契机,在产业链补链强链、结构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科技研发端,我市与中国船级社福州分社签订新能源船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延伸新能源船舶生产、销售、使用的过程中关于图审、检验、发证、管理、船舶区域性管控、示范基地阶段性评价等服务内容;推动与寿宁“山海协作”,与福船电动船舶研制总装基地、中船702所高性能船艇研究所下属福建绿舟分公司深入开展技术转换,协同辖内船舶修造企业组织新能源船体优化、新材料焊接等技术应用试验,一直在优化新能源船舶产品性能、压缩整船建设成本。
在产业链方面,我市积极引进电池包组装生产线,岸电系统生产线,电力驱动、船舶轮缘式推进器生产线等。推动福建宏辉集团年产10000艘循环热风全自动、智能化滚塑船艇等项目落户福安,还积极对接青岛阳氢集团、福大紫金氢能科技、中科嘉鸿等企业、机构,深度探索甲醇制氢、氨氢能源、甲醇燃料电池等能源动力技术在海上装备上的应用。
“我们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电动福建’总体部署要求为契机,结合新能源船舶建造工艺规定要求,按‘一企一策’原则设立了作业环境、生产的基本工艺、环保措施‘三个规范’生产准入规则,截至目前,共有5家已成功承接交付新能源船舶、11家船舶修造企业向省船舶协会申请铝合金材质船舶修造生产条件认定,福安已具备承接大批量新能源海上装备订单、打造电动船舶总装‘超级工厂’的坚实产业基础。”谢华说。
全产业链发力,全场景应用。国内首批7艘满足沿海小船技术规则的纯电动渔业辅助船、2艘纯电渔排运输船以及5艘新能源试验船已投放福安下白石宁海村水域运行,全省首艘现代双层纯电动游船“茉莉号”、全省首批海上纯电清洁船在福安下水,全国首艘海上运营纯电旅游客船“屿见77”、福安水域自用交通客渡船等先后开工建设……我市电动船舶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我们还将打造新能源渔业辅助船舶应用场景、新能源清洁船舶应用场景、新能源拖轮作业应用场景,推动场景应用在更多的水域,赋能‘零碳’海洋。”宁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表示,宁德电动船舶迅猛发展的背后,除了有宁德时代等这一些行业龙头加持外,和当地产业服务配套也成正相关。我市制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应专项规划和推动电动船舶发展若干措施,从船舶建造、市场开拓、航行作业、能源补给、回收利用等五点发力,为新能源船舶产业链系统性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预计到2025年底,福安将完成电动船舶新造并投放市场114艘以上、中小型装备电推化改造(新建)推广示范企业25家,实现赛江流域充换电总装机规模7500千瓦时,累计岸电供电量将达199.2万千瓦时。”谢华说。
在金融配套方面,宁德在材料供应链、标准化总装制造、多元化销售经营渠道、一体化运营、综合回收利用等方面创新制定“保税+融资租赁”模式,适时推出融资担保、供应链金融、保函、保单等综合服务项目,全面构建新能源海上装备投资、运营、指挥调度、售后、应急救援一体化服务平台。同时,福安市电动船舶智慧管理平台及船舶充电桩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审核,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在赛江流域8个沿江沿海乡镇安装153个直流充电桩,并在3个沿海乡镇设置4个新能源船舶智慧能源补给、海上文旅、休闲渔业综合服务设施,可满足港内多元化应用场景装备充电所需。
向“新”而行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突破各种限制。在中国船级社以及上级海洋渔业、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福安成为全国首个破解小型电动船舶入籍登记检验问题的县(市),制定印发了12米以下新能源渔业辅助船技术参考指南,明确了区域内示范船舶入籍登记法定程序,确保每一艘福安建造的新能源渔业辅助船舶和驾驶人员“入籍、持证、纳管”,为下一阶段全面更新替换乡镇船舶行动消除管理盲区。
同时,福安还建设在册登记电动渔业船舶“海上打船”线上调度智能化管理平台,在新建新能源乡镇船舶电控系统中植入智能芯片,实现线上船舶航行状态、航线轨迹、作业区域、安全预警、应急救援全流程监管。
风驰电掣,遨游蓝海。截至目前,我市共建造电动船舶(含混动)33艘,其中,纯电实验船舶4艘、甲醇燃料电池实验船舶1艘以及入籍登记的混电砂船2艘、混电货船1艘、纯电旅游船9艘、纯电渔业辅助船8艘、纯电保洁船6艘、纯电客渡船2艘,总产值超3亿元,全省电动船舶重要生产基地雏形已现。(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